我们钓鱼人都知道,浮漂是分大小的,市面上销售的很多系列的浮漂,都喜欢分1,2,3号,一般3号的比较大,1号的比较小,方便我们在钓鱼的时候选择,而至于为什么要分为1-3号或者1-5号,据说目前已经无从考究了,这可能跟钓鱼本身就不太讲学问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很多钓鱼人在选择浮漂的时候,习惯上是钓大鱼用大漂,钓小鱼用小漂,水深用大漂,水浅用小漂,鱼竿长则用大漂,鱼竿短就用小漂,真要细问的话,就是大漂一般是3号漂,小漂就是1号漂。但是由于浮漂的种类繁多,材质也不一样,完全的以号数来判断并不合适,那么什么数据参考起来更有价值呢,那就是浮漂的吃铅量!
所谓的浮漂吃铅量,指的就是浮漂保持在水面上方的时候能够承载的最大铅皮的重量,一般就是我们调漂时在浮漂达到平水的状态下,在漂脚上裹得铅皮的重量就是我们常说的浮漂吃铅量。
两支浮漂放在一起对比,吃铅量大的浮漂肯定更适合长竿使用钓大鱼或者钓深水,因为吃铅量相对要大一些,肯定抛竿更准一些,入水后到达底部直击目标鱼的时间就会更短一些,所以吃铅量对我们选择浮漂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根据吃铅量的大小,再结合浮漂的漂型、漂脚和漂尾的长度,我们就可以根据鱼情来选择合适的浮漂了。
今天我们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就是浮漂的吃铅量不是固定的,或者说和商家标注的吃铅量都会有一定的差别,首先我们要知道浮漂表面的油漆是有空隙的,那么当我们调完漂以后,浮漂表面的油漆进水以后,就会压低调目,再就是我们作钓的水域的水质、水的密度都会影响浮漂的调目,有时候可能影响半目左右,有时候可能达到2,3目的高度!
这种商家标注的吃铅量不准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哪怕是我们现在很流行的纳米浮漂也是无法躲开这个问题,而孔雀羽和芦苇这种天然材质的浮漂,由于材质本身就有差异,在密度和干湿程度的不同,在吃铅量上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大家如果有条件可以量一下自己的浮漂,真实的吃铅量肯定和厂家标注的吃铅量会有所出入。
所以我们钓鱼人在购买和使用浮漂的时候,对商家标注的浮漂吃铅量要当做一个参考值,而不是准确值,真正的说这个浮漂和另一个浮漂的吃铅量相比哪个更大,还是要自己亲自测试,不要简单的以商家标注参数为准,因为浮漂这个东西,确实受材质、做工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都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