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什么情况下应该切除
扁桃体手术适应症?在我们耳鼻喉头颈外科教科书上写的很明确了,如下:1.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每年5次以上,或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
2.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吞咽及言语功能者,这种现象在儿童多见。
3.长期低热不明原因,全身检查除扁桃体炎外无其它病变者。
4.由于扁桃体炎而导致的风湿性肾炎、心肌炎、关节炎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择期手术
5.其他扁桃体疾病,如扁桃体角化症及良性肿瘤,对于恶性肿瘤,则应慎重选择适应症及手术范围。
6.茎突截断术的前驱手术等。
扁桃体切除的好处?
儿童由于扁桃体生理性肥大或者炎症反复引起的慢性增生,引起扁桃体肿大,引起儿童夜间睡眠时张口呼吸、打呼噜或趴着睡,出现呼吸暂停,严重的夜间多次憋醒,扁桃体也要切除,因为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会引起大脑乏氧、心脏缺氧。另外由于不能深度睡眠,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生长发育,这样的扁桃体切除后可以解除上呼吸道的阻塞,使打鼾或者张口呼吸的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或消失,利大于弊,另外有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患者在扁桃体切除后炎症可以立马消除或得到有效的改善,并可以使上呼吸道通畅,减少原发病灶,有效改善鼻炎,鼻窦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同样利大于弊。
扁桃体和免疫
扁桃体是人体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受到外界炎症刺激后,能对付侵入机体的各种致病微生物,起到抗病作用,是免疫器官,也是人体的“健康卫士”。正常情况下,扁桃体对细菌或病毒入侵是有防御能力的,但反复发炎感染的扁桃体却已经成为细菌病毒滋生的温床,不但不能保卫人体健康,还是导致更多更严重疾病的祸根。有专家学者对慢性扁桃体炎患儿扁桃体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进行检测,结果提示扁桃体组织内免疫球蛋白、急性反应蛋白和T淋巴细胞的含量均降低,提示慢性扁桃体炎患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扁桃体炎患儿容易反复感染也印证了这一点!人体的免疫系统除了扁桃体之外还有很多的组织都担负免疫功能,即使切除了扁桃体,其他组织也会弥补和负担起扁桃体的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扁桃体切除的危害较少,且对全身影响不大,一些慢性扁桃体患者切除后甚至有利于免疫力恢复,感冒等疾病的发作明显减少。
扁桃体手术风险?
扁桃体手术现在是耳鼻喉头颈外科非常常见的手术,这个手术总体上来说,是很安全的手术,风险非常的小。特别现在是全麻下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消融手术,术中用等离子边进行消融边止血,这个手术跟以往的用冷器械切除相比较,手术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但是手术还是有一定的风险,这其中的风险主要就是出血的风险,扁桃体目前基本用等离子消融术,术中出血少,术后原发性出血较以前概率明显降低,术后继发出血多与术后饮食不规范、术后伪膜脱落或术中出血不彻底都有一定关系,所以术后护理指导,正确规范的饮食指导可以有效减少出血的发生概率,总体而言,出血的概率很少,有出血时,医生也有办法进行积极处理。其他的风险,比如扁桃体术后疼痛刺激,术后有的患者有发热、咳嗽咳痰等,这些都是非常小的风险。
接下来我们再探讨下腺样体肥大的问题。
腺样体肥大的危害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可造成智力偏低、身高不足等后遗症,患儿因长期鼻塞和张口呼吸可形成典型的“腺样体面容”,并造成和加重鼻-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等炎症的发生,所以患儿如出现腺样体肥大应积极治疗,尽早手术,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腺样体切除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切除腺样体可以立竿见影的改善上呼吸道通气的问题,可以解决慢性鼻塞(包括打鼾和习惯性张口呼吸)问题。另外切除腺样体可以解除腺样体对咽鼓管咽口的堵塞,改善咽鼓管的引流功能,利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恢复,还有腺样体切除术(常合并扁桃体一起切除),是儿童慢性鼻窦炎手术类型的第一级手术,有利于儿童鼻窦炎的治疗,当然手术只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非其全部,对于慢性鼻-鼻窦炎还需进行较长时间的口服抗菌药抗过敏药、激素喷鼻、鼻腔冲洗等“三联疗法”的综合治疗。
腺样体肥大手术时需要一起切除扁桃体吗??
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通常都是由于炎症感染而引起的腺体水肿、增生,会引起患者打鼾、鼻塞、张口呼吸、吞咽障碍、发音异常等相关症状,出现上述症状后要考虑手术切除肥大的腺体从而改善通气,在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同时合并有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的患者需同时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在同一条淋巴环路上,共同承担淋巴引流的作用,若只单独切除一个腺体,会造成另一个腺体增生,更加肥大,加重患者症状。腺样体肥大患儿如果扁桃体不肥大(一般小于二度肿大),不经常感染(每年感染3次以下或不感染),一般单纯切除肥大腺样体即可。
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
儿童扁桃体、腺样体手术都采用全身麻醉,手术采用的全身麻醉应称为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简称静吸复合麻醉),它包括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等两种麻醉方法。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部位特殊,与气管和食管开口临近,手术操作时的少量出血、连续分泌的唾液以及冲洗伤口的清水可流入气管,造成误吸和窒息可能,而全身麻醉后、手术前进行气管插管,既可保证给孩子供氧,又可防止术中发生误吸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联合采用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能使麻醉效果更加完善,并使得各自用药量减少,从而降低麻醉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提高了麻醉安全性。这是最大限度保证手术患儿安全的需要,因而也成为当今全球普遍采用的麻醉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