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家养正健康大讲堂慢性咽炎的调理与预防

皇家养正健康大讲堂—慢性咽炎的调理与预防

永远原创,绝不抄袭,所谈观点供大家参考--赵仁君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部分为慢性感染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其主要表现是咽部粘膜炎症,从文献上来看大多发于成年人,但从我自己的临床观察来看,现在的孩子患此病的几率非常高,其实亲们都知道小孩子一发烧,医生都会看看孩子的咽喉部位,观察此部位是否红肿、滤泡增生、扁桃体是否肿大等等,如果这些症状反复发作,将来孩子得慢性咽炎或慢性扁桃体炎的可能性会非常大。从西医来讲,主要病因是长期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烟酒或热性食物过多,嗜食冷饮或冰凉食物,还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成为慢性等等。除了这些这类疾病还同过敏性体质及机体抵抗力较低等有明显的关系。作为慢性咽炎,看起来是单纯性疾病,但从医学免疫学角度来讲,它往往会导致全身性疾病,诸如慢性肾炎、贫血、糖尿病、肝硬化等。

这种疾病最大的特点是傍晚至晚上重,早晨感觉较轻,自觉咽部不适,总有异物感,也就是总觉得有痰在喉咙或嗓子眼咳不出来,越憋越难受,咽喉部位感觉时轻时重,时觉喉部干痒,但一般不会感到非常的疼痛,有时伴有咳嗽等症状,但有一点要告诉亲们,说“慢性咽炎会早晨起来恶心干呕”,这一点我很少见到,当然我知道这是广告的效应,呵呵呵!在此不必多说。

中医辩证:肺肾阴虚较为多见。

常常表现为咽部不适,痰少而粘,难以咳出,时常有异物感,伴腰膝酸软,午后身热,偶有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中成药选择:知柏地黄丸、黄氏响声丸、慢咽颗粒、玄麦甘桔冲剂等。

内服中药方(自拟方):

生地25克、玄参20克、知母12克、黄柏10克、怀牛膝12克、丹皮10克、玉竹12克、沙参12克、麦冬12克、天花粉12克、蝉蜕12克、白僵蚕10克、茯苓12克、菟丝子12克、法夏10克、杭菊10克、生甘草10克。

以上药方为我治疗慢性咽炎的经验方,我经常用这个方子加减配伍来治疗慢性咽炎,效如桴鼓,多年前我曾遇到一例,此患者是位老师,由于职业的关系,患慢性咽炎数年,自己看了很多慢性咽炎这方面的知识,总觉喉部有细菌,每天用盐水冲洗喉咙咽喉数次,吃遍了各种西药抗菌素,但都不见效,严重到上课时都发不了声,后经人介绍来求诊于我,我现在都还有很深的印象是她来的时候,带了两个瓶子,一瓶是漱口的盐水,一瓶是用中药“胖大海”泡的水,一边给我叙述病情,一边喝着这个水,呵呵呵!你看这个疾病挺折磨人吧!

观其面色微白缺少血色,其咽喉部位滤泡颗粒增生,咽部微红,咽夹部位轻微充血,自述咽部不适数年,痰少而粘难以咳出,时常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时觉身热汗多,特别是晚上睡觉醒来后出汗较多,时常烦闷,总觉得心情不舒,自叹为什么老天会给她这个疾病等等。查其舌象脉象,舌红少苔,脉象细数,一拍阴虚火旺特征,

于是用我常用治疗慢性咽炎自拟方加减:

生地25克、玄参20克、知母12克、黄柏10克、怀牛膝12克、丹皮10克、玉竹12克、沙参12克、麦冬12克、天花粉12克、蝉蜕12克、白僵蚕10克、茯苓12克、菟丝子12克、法夏10克、杭菊10克、金果榄10克、生甘草10克、桔梗10克、火炭母10克。

以上药物煎服,每日三次,每日一剂,饭后服,连服15天为一疗程。忌食辛辣油腻食品。

同时嘱咐其回去停用盐水漱口,不再喝那个胖大海水,因为胖大海比较寒凉,易致脾虚受损,容易导致腹泻,以免损伤机体津液。遂让其购芒硝装入老黄瓜内,悬挂在通风处风干15天左右,待黄瓜表面长出盐状结晶,刮下来,用纸管吹到咽喉部位,早晚各一次。亲们!你们可能听过西瓜霜,因为桂林西瓜霜含片非常出名,告诉你们这个“黄瓜霜”比西瓜霜更有效,对于慢性咽炎有特效!

这位老师很听话,十天半月来一次,连续调理近三个月时间,后完全康复,这位老师从此迷上中医,开始上山采药去了!这是后话。

美容院养生中心调理:脊椎调养课程+颈肩调养课程+关元穴、太溪穴、复溜穴、照海穴艾灸。

操作原理及要领:由于导致慢性咽炎的原因较为复杂,虽说是肺肾阴虚为主症,但其它脏腑也有密切关系,因此五脏六腑的失衡,气血精液不足,经络的阻滞不通、机体毒素的沉积等等,都是造成本病的发生因素,因此做脊椎调养课程是调理本病不可缺少的护理项目,然后做颈肩调养课程,重点在咽喉对应的反射区,一定要刮出痧出来,而且每次操作时一定要刮到起紫色的黑点为佳,如果有条件再加入手太阴肺经的刮痧,方向从胸部沿着肺经巡行法方向刮到大拇指少商穴,以局部出痧为度。关元、太溪、复溜等穴位是补肾的要穴,慢性咽炎必须配用,最好用悬灸的方式熏到此处皮肤颜色呈淡红色,每个穴位至少10分钟,还有一个穴位每次必选,这就是照海穴,这是治疗调理慢性咽炎的要穴,操作方法同样。亲们!切记不能用所谓的“发热贴”,敷贴于穴位上,以为这样就可以代替艾灸,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发热贴完全不会产生真正的“温度”,它只能使皮肤具有一定的“热感”,不能完全替代药泥或艾灸真正发热到45度~55度左右的温度。

平时的保健与预防:

一、常饮绿茶蜂蜜水。

二、用罗汉果泡水服用。

三、少用板蓝根、山豆根、胖大海、连翘这类清热解毒,性味苦寒的药物泡水代茶饮用,因为这类药物太苦,久服容易损伤脾胃,反而变生它证。

四、少食冰冷食物,特别是雪条冰激凌、沙冰等,最容易导致咽部不适。

五、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体,衣着不可太薄或太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xinlvye.com/kfyy/9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