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苑bull保健疱疹性咽峡炎知多

立夏已经到来,气温忽高忽低,天气逐渐炎热,气温和湿度的相继升高,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水源、食物、环境极易被污染,容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是夏季常见的传染病。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如何判断?

如果孩子急性起病;主要症状是咽痛、发热;咽部充血,散在灰白色疱疹,疱疹一般出现在发烧24小时以后,位于悬雍垂、咽喉壁、扁桃体及邻近软腭等处。口唇黏膜及手、足、臀等部位无皮疹,符合以上三条标准可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4天。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

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

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的区别

*注意:

1、别误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2、别误当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记住这10点疱疹性咽峡炎并不可怕

1、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是表兄弟,都是同一类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的。

柯萨奇病毒是导致这两种病的主要病原,不过少数手足口病是EV71病毒导致,症状会更严重一些。如果在户外的场合,应该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2、每年五一前后,也就是眼下,都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发期。今年手足口病疫情没有去年严重,疱疹性咽颊炎却有点“发威”了。

3、发病初期,如果手、足、臀部没有出现疹子,一般会诊断为疱疹性咽颊炎。因为柯萨奇病毒有很多种类型,所以临床症状差别很大,有的症状轻,有的重;不同年龄的孩子表现也会有差异。简单来说,疱疹性咽颊炎还停留在“口”的部分,如果蔓延到“手、足”,那就是手足口病了。所以相比之下,前者的症状还是要轻一点。

4、疱疹性咽颊炎早期表现是发烧,但刚发烧的时候还不能判断是不是疱疹性咽颊炎,只有3~24小时以后嗓子红了,起疱了才能确诊。不过,有些抵抗力好的孩子,也可能不发烧。

5、年龄小的宝宝,如果出现拒食拒水,口水增多的现象,要留心,家长可以拿手电筒照一下孩子的口腔,看看口腔黏膜光不光滑,有些孩子可以看到明显的小水泡,红红的,亮晶晶的水泡。

6、和手足口病一样,疱疹性咽颊炎也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就像普通感冒一样,所以家长不用太紧张。

7、建议家长,开始出现发烧症状的24小时尽可能自己护理,体温超过39℃以上,吃点退烧药;2~3天高烧不退,或者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医院就医。

8、如果确诊是疱疹性咽颊炎,也没有特效治疗,主要还是对症治疗,帮孩子缓解不适。

关键看护理,护理做得好,一般2~3天体温就下来了,一周左右就好了。但是如果继发感染,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病程也会延长。

幼儿园温馨提示

1、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居家隔离。

2、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睡眠时间,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3、勤洗手,多喝水,保持室内通风。

4、饮食清淡淡、合理、均衡。

5、减少去密集场所活动,特别是小区玩具活动区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xinlvye.com/lybk/1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