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竿要买威海的”,这是很多非钓鱼人士很难明白的地域情结。在山东威海,几乎全球每10根鱼竿就有6根来自这里,号称“中国钓具之都”的背后是当地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庞大产业集群,多家渔具生产及贸易型企业在这条产业链全链条上蓬勃生长。老牌、传统、有保障——已然是威海渔具产业集群真实能力的生动注脚。
日新月异的“小渔具”见证大发展
林峰是山东威海人,在他的印象中,威海人喜欢钓鱼。如今,作为威海观乐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林峰回想起从事创业的初心,依然掩盖不住对于钓鱼的热爱。因为喜欢钓鱼,所以才从事渔具生意;因为喜欢钓鱼,所以才对渔具开始研究;因为喜欢钓鱼,所以才要做全球的钓鱼生意。
在公司的仓库,林峰对上百种鱼饵如数家珍。带着“触须”的鱿鱼裙、色彩鲜艳的小亮片、带着螺旋状尾巴的蛆形软饵……做“鱼饵的全球线上超市”,这是林峰的梦想。
在威海,林峰只是一个缩影,像他一样拥有着产业梦想的人不在少数。据阿里巴巴国际站威海本地服务中心负责人明平东介绍,威海人的渔具生意要从一根小鱼竿开始。20世纪80年代,日韩把钓具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光威、环球、浪宝为代表的威海大批钓具制造及其相关配套企业抢抓机遇,抢先引进日、韩先进的渔具生产技术和设备,占领市场份额,威海渔具产业迅速从一根鱼竿成长为一个集群。
从产出我国第一根酚醛树脂玻璃钢钓鱼竿,到经历“从地摊货到专柜货”、“从贴牌生产到民族品牌”、“从进口原材料到国产碳纤维鱼竿威海造”......日新月异的“小鱼竿”,见证了威海渔具产业的大发展。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小渔具迎来新机遇
如今的威海人,对于渔具产业又有了新的认识。“十个男人九个钓,还有一个时候未到”,山东威海诺比渔具负责人孙壮志在谈及渔具市场时,显得信心满满。孙壮志的信心是有原因的,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露营、钓鱼这样的“微度假”悄然走红,钓鱼作为既能够“积极放松”,又可以“内在探索”的一项微度假活动,正在成为一项新兴的运动。
CMMS研究发现,钓鱼市场规模在快速增长,其中参与者越来越多元。据中国钓鱼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1.4亿钓鱼人群,其中18岁以下的钓鱼爱好者占了总数的12%,18岁至24岁占10%,25岁至44岁的中青年已经成为钓鱼的主力军,为46%,占比接近一半。而“曾经的王者”45岁以上的“大爷团”群体只占32%。钓鱼,已然是一项“大产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今年天猫国际双11开售前四小时,路亚垂钓装备销售情况同比去年同期增速超%。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