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有一些家长因为小孩打鼾来看门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腺样体肥大,往往这些家长已经在外院确诊,只是医院求证,那么到底腺样体肥大是一个什么样的病,如何治疗?到底要不要手术呢?下面给大家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腺样体也称咽扁桃体,是淋巴组织,位于鼻咽的顶壁与后壁交界处(通俗的讲,就是鼻腔的后部),像半个剥皮的桔子。腺样体出生时即存在,慢慢增长,6∽8岁时最大,后开始萎缩,至成年基本消失。
儿童腺样体肥大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由于儿童期免疫力低,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会使腺样体增生肥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鼻、咽、耳症状。包括:
1、夜间睡眠打鼾、憋气、张口呼吸;
2、反复发作的鼻炎、小儿鼻窦炎;
3、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至听力受损等。
呼吸暂停、缺氧会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引起呼吸、发育、神经认知等方面的异常。另外,长期用口呼吸,容易硬腭高拱,面部发育变形,出现腺样体面容,如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等。
所以有以上症医院就诊,行前鼻镜、鼻内镜检查,必要时行X线、CT检查,后二者多数时候用不到。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确诊腺样体肥大,如何治疗?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手术,应用何种方法?
一般来讲,我们建议先行药物保守治疗,若无效可行手术治疗,但强烈建议4岁以前不要行手术切除。如果目前合并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窦炎等,建议药物治疗,治愈后,再次检查腺样体,若仍有肥大,同时打鼾等症状未见缓解者,需行手术治疗。
腺样体切除的适应症包括:经常打鼾、睡眠憋气、呼吸不畅,伴夜间缺氧者;反复发作的鼻炎鼻窦炎;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系腺样体压迫咽鼓管,不易愈合者。
另外,还有一个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如果合并扁桃体肥大,是否一起切除,答案是肯定的,因人体咽部有多处淋巴组织,包括腺样体,扁桃体等,一般在10岁以前,如果切除一个部位的,另外一个部位往往会增生明显,往往导致症状复发。在我们的住院患者中,经常可见一些家长因为查了百度等,认为扁桃体是免疫组织,不能切除,故入院只行腺样体切除,过一段时间,因为症状复发再行扁桃体切除术。
最后说说关于切除腺样体是否能影响儿童的免疫力。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腺样体切除后儿童免疫球蛋白水平并未发生明显改变,免疫功能没有受到影响,也没有增加儿童感染风险。
手术方式,目前主要是全麻下行内镜下切除,或行射频消融,两者并无差别,手术经鼻腔或口腔操作,并无切口,术后恢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