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龄内婴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方案建议
余加林,赵晓东,郭杨杨,何书娟
Suggestionsfordiagnosisofprimaryimmunodifficiencydiseaseininfantslessthan3monthsofage
YUJia-Lin,ZHAOXiao-Dong,GUOYang-Yang,HEShu-Juan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immunodifficiencydisease,PID)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缺陷引起的免疫反应缺如或降低,导致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虽然PID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但是又具有共同特征:反复发生慢性、难治性感染,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致死及致残率高等。
目前,关于PID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资料,国外报道有明显症状的PID可高达1/活产婴,尚未包括通常无症状的选择性IgA缺陷、甘露糖凝集素缺陷等轻型免疫缺陷,且很多患儿常在婴幼儿时期夭折,因此实际发病率应更高。而我国仅有极少部分PID患儿得到确诊,尚无确切的资料显示我国PID患儿的发病率,如按国外的发病率推算,我国应有存活PID患儿数万例,但实际临床诊断者可能不足1/10,采用分子手段(蛋白质或基因水平)明确的病例更微乎其微[1]。
PID患儿因其反复感染的特点,尤其常见于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故绝大部分患儿就诊于呼吸科和消化内科,而非免疫专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使得误诊、漏诊及延误治疗的情况突出。而另一方面,免疫重建时间与患儿预后密切相关,有相关报道显示,对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若在生后3个月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存活率接近95%,而生后3个月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存活率下降至76%;不仅仅是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AS)及慢性肉芽肿病的预后也与免疫重建的时间密切相关[2]。
对3月龄内婴儿进行PID的临床识别及筛查,是PID得以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将对降低其病死率及改善其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1PID概述
1.1PID的分类
自年发现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agammaglobulinemia,XLA)以来,目前已发现的PID临床表型超过种,其中超过种已经明确分子遗传学基础[3-4]。参照年免疫学会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UnionofImmunologicalSocieties,IUIS)关于PID的分类标准,将PID分为九大类[3]:(1)联合免疫缺陷病;(2)有典型临床表现的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3)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4)免疫调节失衡性疾病;(5)先天性吞噬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缺陷;(6)固有免疫缺陷;(7)自身炎症反应性疾病;(8)补体缺陷;(9)拟表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2PID的早期预警症状
在年由JeffreyModel基金会根据临床研究提出了10条PID预警症状[5],即:
(1)1年内发生≥8次耳部感染;
(2)1年内发生≥2次严重鼻窦感染;
(3)口服抗生素治疗2个月以上无明显疗效;
(4)1年内患过≥2次肺炎;
(5)婴儿期生长发育迟滞;
(6)反复深部组织或脏器脓肿;
(7)持续性鹅口疮或皮肤真菌感染;
(8)需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才能清除感染;
(9)超过2次深层感染(败血症);
(10)PID家族史。
其中,对于新生儿期患儿最具有提示意义的是PID家族史。
在反复的临床实践中,有学者发现上述十大预警症状主要针对的是具有抗体缺陷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并不能完全识别所有具有PID潜在可能的患儿,且绝大多数严重的PID患儿在生后早期已出现临床表现,如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治疗白癜风的秘方如何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