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传染病高发期,同时患扁桃体炎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例也逐渐增加,两种疾病发病部位集中在咽喉部,容易造成混淆,特此整理下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处理攻略,以备家长参考。
扁桃体炎
扁桃体位于口腔深处两侧的咽峡侧壁,它们肿大后,张开口就明显看到了,在两侧如同两个哨兵一样。扁桃体炎包括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属于于中医“乳蛾”、“喉风”的范畴。
症状(1)全身症状: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C、头晕头痛及全身酸困,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等。
(2)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口干,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扁桃体明显肿大,普遍充血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隐窝内充满脓性渗出物。病变较重者,多数淋巴滤泡增大、化脓,形成多发性滤泡脓肿,并可向隐窝或表面穿破,形成溃疡,小脓肿也可融合,致使整个扁桃体化脓。
病因1、外感风热:风寒燥火之邪,经口鼻咽喉入侵肺胃二经之时,扁桃体奋力抵抗发为乳蛾,肿胀疼痛。
2、脾胃积热:小儿因乳食过热,积聚胃腑,或因肺胃郁热,复感风火燥热之气,热毒上壅咽部而致病。
危害1、化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曾患扁桃体周围脓肿,炎症波及邻近器官,经常发生中耳炎及颈淋巴结炎,扁桃体上常见酪状分泌物,患者口臭不适;
2、扁桃体重度肥大,妨碍呼吸、吞咽和发音、睡眠不安;
3、慢性扁桃体炎引起风湿热、肾炎等疾病;
4、慢性扁桃体炎引起长期低热、食欲减退,对于儿童,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预防1.慢性扁桃体炎的病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去除室内潮湿的空气,都是重要的。对于患病儿童,应养成不挑食、不过食的良好习惯。2.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3.患扁桃体急性炎症应彻底治愈,以免留下后患。4.预防各类传染病、流行病。
5.日常生活中以茶为饮品可以预防和改善扁桃体炎。像金银花、胖大海、野菊花等有清热、解毒、消炎、止咳等功效,能有效缓解扁桃体炎症。
疱疹性咽峡炎
症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儿科中属常见病、多发病,于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咽痛,伴有流涎、拒乳、厌食、呕吐等症状。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咽、软腭部、扁桃体前部见有1~2mm大小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破溃后可形成小的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病程在1周左右。该病多并发中耳炎、肺炎、心肌炎等,大龄儿还可并发急性肾炎、风湿热等。
病因中医观点以心脾积热为主。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小儿多由于温饱过度、饮食不节导致心脾积热。西医认为本病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传染性较强,呈散发流行,主要侵袭1~7岁儿童,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具有自限性,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处理攻略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目前对肠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口服维生素C及B等。
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峡炎无效,但如考虑合并有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
小编个人有以下观点仅供参考
01小儿咽部相对狭小
1岁以内扁桃体还不发达,3-10岁是扁桃体发育高峰,14岁以后逐渐正常化。因此,小儿容易患咽炎,年龄大些又容易患扁桃体炎。
02不建议切除扁桃体
扁桃体本身就是免疫器官,具有抗细菌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切除这些组织将消除局部的免疫反应,甚至降低呼吸道抵抗感染的免疫力,治标不治本,后患无穷。
03以上疾病急性期以处理高热为要点
如果小儿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检查咽喉部有红点或者小疱疹,就要考虑疱疹性咽峡炎。同时要检查手和脚有没有皮疹,与手足口病相鉴别。扁桃体有红肿或化脓考虑扁桃体炎。咽部发红并有滤泡增生考虑咽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