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发病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病因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造成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最近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发生。这些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肌痛。婴幼儿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呕吐等。多数患儿没有咳嗽、流涕症状。部分患儿会有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血常规检查多数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做好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者可给三氮唑核苷等抗感染药或用板蓝根冲剂,大青叶等药物治疗。如病情严重,继发细菌感染或发生并发症者,可选用抗菌药物,常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大环内脂类。3.对症治疗高热者给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高热惊厥者给镇静,止惊处理。咽痛者给口服咽喉片。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做好呼吸道隔离,患儿与其他患儿或正常儿分室居住,接触者应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避免空气对流。2.促进舒适保持室温18-22摄氏度,湿度50%-60%。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饭后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洗口腔。年长儿饭后漱口。3.发热的护理卧床休息,衣被不宜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引起体温进一步升高。为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水擦浴,及时更换汗液浸湿的衣服。加强口腔护理。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并准确记录,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给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4.保证充足的营养及水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xinlvye.com/ysph/11064.html